长沙县物产丰富,“谷塘鲤鱼”曾为历代皇家贡品,果园、芙蓉汽车驰 骋神州,榔梨、梅花车身享誉 天下,江背、天山水泥名震三湘,黄兴化工飘洋过海,金井皮革出口创汇,长春茶叶万里飘香…… 长沙县
沧海桑田,流年似水,长沙县县治数徙,有县无城实为美中不足,县域 经济受到了严重制约。1993年县委、县政府把握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 天时,发挥省会近郊之地利,顺应人民盼望兴建县城之人和,以高起 点、高标准、高速度、创一流为目标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长沙县新县城、湖南省特别招商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“三位一体”的建设框架坐落在星沙。第一期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,到目前为目开发区已注入建 设资金33亿元,实现了水、电、路、话“四通”,开成了“六区一场一 园”(新型工业区、商贸金融区、旅游别墅区、文化教育区、行政办公 区、居民住宅区,星沙大市场,科技园)的基本框架,引进了一大批大 中型企业和项目,如:光南摩托、金沙利彩印、华天铝业、“三一”重 工、长海视听、国防科大的银河智能点钞机等,并高标准地完成了县直 机关办公区的建设。一座现代化工业、商贸新城已巍然屹立于星沙大地。 长沙县
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,长沙县在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,来势强劲的情况下, 县委、县政府决定加快城市化的步伐,用城市化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,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。首先是抓住县城扩容提质这一核心。扩容,在县城的东面与电广传媒合作,新建一个占地5000亩的金鹰广场,使东面与长沙市区连接起来;西面修建一条宽60米、长9公里,由星沙至榔梨的城市主干道,把县城与远大工业园、榔梨工业园和机场高速公路连接起来。同时利用两厢各500 米共9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黄兴环保产业园,使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。扩容后县城的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,成为长沙市一个新的城区和次中心。提质,按“湖南第一路”的标准建设的星沙大道,对天华路进行全方位改造,引进高尔夫球场等娱乐休闲项目,建设好山水芙蓉等高档别墅住宅区等,提高县城的品位。 在县城扩容提质的同时,规划建设好暮云、榔梨、江背、黄花、 金井等工业园区,以工业园为基础发展工业化集镇, 全县形成5个以上规划一流、实力雄厚、人口密集的新型中心集镇。